同步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同步带 | 同步带轮
联系电话:86-0574-63506727 | 手机:13116621145
详细信息
苏州发展“互联网+制造” 打造智能制造品牌
来源:慈溪市贝力同步带轮有限公司    添加日期:2018/3/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互联网 ”行动的主战场,更是苏州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苏州市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起草了《苏州市创建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昨天,苏州市对该实施方案召开了专题论证会,与会院士、专家和领导就实施方案进行了研讨。
  
  苏州作为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和信息产业重要基地,制造业综合实力和互联网整体水平已处于全国前列,两者具备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上融合的基础,同时也存在相互促进和融合的强烈内在需求。当前,苏州市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展示引导企业主体的转型需求,激发企业迸发创造力,并积极发挥政府引导支持作用,对“苏州制造 互联网”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支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保证参与各方能够在知识产权的框架下紧密合作,并积极推动相关标准制定或修订以及展开试点工程。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省委要求苏州加快实体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催生”发展重要指示,抢抓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创建机遇,推动制造业转换发展动能,全力打造苏州智能制造品牌,苏州市经信委起草了《苏州市创建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到2018年底,苏州将形成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新型创新载体,培育和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在主导产业引领制造业形成“126”发展新态势(1大超级产业,即电子信息产业;2大技术高地,即纳米和生物医药;6大先进制造体系,即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
  
  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相比2015年底,工业云企业用户翻一番,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2%。库存周转率提高25%,能源利用率提高5%。全市智能制造发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市工业企业中智能设计覆盖面超过45%,智能生产超过70%,智能装备(产品)超过45%,智能管理超过90%。培育形成一批以智能装备产品为龙头、具备较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行业知名骨干企业云集、年产出规模超过千亿元的重点产业(产品)链。
  
  昨天,工信部电子五所华东分所、亨通集团、富强科技等单位介绍了推荐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情况,随后与会的院士、专家和领导就《苏州市创建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进行了专题研讨。据悉,苏州将根据方案加快实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六大工程”。
  
  点击“六大工程”
  
  一、制造业融合催生工程
  
  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施制造业融合催生工程,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型制造等网络化生产新模式。
  
  1.通过积极探索推进有利于突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三大节点的“三个同步”,统筹培育新动能与催生新产业。
  
  2.围绕充分释放融合发展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在继续加大培育工业电子商务推进力度的同时,重点组织开展好三个方面的试点工作,加快形成一批示范引领效应较强的制造新模式新业态。
  
  3.实施制造业融合催生四项工程:组织实施“双创”平台建设两项工程、组织实施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组织实施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工程。重点面向智能车间、智能I厂建设等,培育和引进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咨询服务公司,为全面提升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二、融合发展载体建设工程
  
  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平台”作为“苏州制造 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创新载体。
  
  1.建设中国(苏州)智能工业融合发展中心。采用部、省、市共建的方式建设中国(苏州)智能工业融合发展中心,中心定位于苏州和长三角“制造业 互联网”创新生态系统的网络组织、制造业创新资源的整合枢纽、制造业创新服务的公共平台以及制造业创新人才的培育基地。
  
  2.建设“工业大数据创新平台”。收集一大批工业数据,实现“把工业数据留在中国”的目标,并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加工分析为基础,跨界整合资源,实现云端和终端闭环驱动,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价值,提高苏州乃至全国制造业生产力、竞争力和创新力。
  
  3.联合中国制造业知识服务中心建设中国制造业知识服务中心苏州中心。制造业知识服务平台将汇集一批中国知名制造业领域院士、专家、学者、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形成整套制造业专家知识服务体系,是推动苏州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创新的持久推动力。
  
  4.建设制造业“双创”平台。积极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开源社区等新型众创空间,结合“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双创”示范基地。
  
  5.打造苏州市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由积极投身于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事业、从事智能制造相关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具有行业与领域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服务机构及其他相关高端人才自愿组成。

  三、企业互联网提升工程
  
  推动企业深化互联网融合创新,加快企业互联网化进程,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1.持续实施企业电商拓市活动。推进全市大中型企业的智慧化进程,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电商应用的支持,发展专业化服务机构,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打造全产业链电商平台。支持大中型企业构建与上下游企业对接的互联网 供应链管理系统,优化供应链管理服务,推广零库存管理模式。
  
  2.加快苏州工业云平台建设。整合创新型设计工具、企业配套设备、软件等生产要素资源,推动企业从云端获取生产工具、信息资源,促进社会制造资源的有效协同,降低企业的库存和运营成本。
  
  3.深入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工作。完善苏州市两化融合考评指标体系,到2025年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50家,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00家。
  
  4.组织开展大中型企业宽带“企企通”工程。完善“网 云 端”(工业宽带、工业云、工业智能终端)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工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与服务“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拓市场”,推进全市工业互联网建设及应用。重点打造一批“企企通”试点示范园区和企业,全方位、多层次服务苏州智能制造,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四、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工程
  
  积极搭建支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创新平台,充分汇聚整合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双创”力量和资源,带动技术产品、组织管理、经营机制、销售理念和模式等创新,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激发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1.建立“互联网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立统一的技术需求信息发布、科技成果推广、线上线下互动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苏州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苏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型产学研用联盟。攻关解决智能控制、系统自治、人机交互、物理仿真等共性关键技术。
  
  3.实施苏州-清华创新行动计划。行动专项首期为5年,苏州市按每年不低于5000万元,首期经费总额不低于5亿元的规模提供经费用于创新引领专项。
  
  4.实施在苏高校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增强在苏高校、科研院所核心竞争力,加速苏州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人才集聚,促进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五、融合发展国际化示范工程
  
  围绕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以载体建设、境外并购、研发中心、技术进出口、境外知识产权等领域为突破,促进苏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1.引导通过境外并购再创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智力资源,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鼓励企业以并购、参股等方式开展境外高科技并购,引进和吸收尖端科技和专利技术。为高科技并购企业搭建专业平台,科学判断技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为项目对接和融资提供畅通渠道。提高高科技孵化经营和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及时高效地将并购获得的技术、专利、知识产权等与自身产业链整合,成功实现产业化,提高苏州母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
  
  2.积极引进一批外资研发中心。瞄准互联网融合发展前端科技,积极提升“引进来”的能力和水平,吸引跨国公司、海外学术和科研机构在苏州市建设类似微软苏州研发中心和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苏州院的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支持本地主体与跨国公司以项目为纽带建立技术战略联盟。
  
  3.鼓励企业设立境外研发中心。有效利用当地科技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全球范围内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跨国界知识转移过程内部化,节约交易成本,构建自己的全球研发体系。
  
  六、智能工业领军人才工程
  
  加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职业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培养,引进高端人才、提升发展理念,推动企业走以人才和智力支撑的发展路径。
  
  1.集聚、培育互联网创业创新人才。将互联网产业高端人才引进纳入“千人计划”和“双创计划”引进范畴,并单列指标。对于互联网紧缺人才,各级政府人才专项资金应修订引进人才标准,加大互联网专业人才引进的针对性。
  
  2.打造融合发展培养基地。对通过“互联网 专家服务”推进企业互联网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一定奖补。支持和鼓励各类创新创业机构开展互联网创业培训,在达到一定标准的高等院校、技师学院和培训机构建立人才培训基地。
  
  3.实施企业家互联网思维提升行动。采取组织培训、考察研学、典型示范等多种形式,引导企业家成为融通互联网思维与实体经济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切实增强企业以互联网求创新、促转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4.积极推进制造型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培养一批推动企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骨干队伍,打牢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微观基础。开展首席信息官培训认证工作,通过不断的培训,提高企业首席信息官的水平,有效凝聚首席信息官力量、充分发挥首席信息官价值,更好地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如果您正在寻找同步带及同步带轮供应厂家,贝力同步带轮值得选择!

    慈溪市贝力同步带轮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同步带同步带轮、齿轮行业的专业生产企业。座落于长三角经济区桥头堡慈溪市逍林,西接世界最长杭州湾跨海大桥,东临中国第一深水港北仑,交通极为便利。

    公司专业设计、生产、加工各种规格同步带轮、工业皮带、齿轮及相应配套带轮等系列产品。是国内传动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
    目前公司拥有先进的同步带和带轮的生产、加工、检测等设备。关键技术人员在同步带传动行业有十几年的设计、研发经验。紧跟国际潮流,参照国际标准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在行业内有口皆碑。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出口欧美、澳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电话:0574-63506727 手机:13116621145

    地址:中国浙江省慈溪市逍林镇水云路239号

新闻中心
在线客服
新闻列表
版权所有:慈溪市贝力同步带轮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中国浙江省慈溪市逍林镇水云路239号
联系电话:86-0574-63506727 传真:86-0574-63511727 邮箱:zyhsc@163.com
同步带  同步带轮  


同步带
同步带轮